盛夏时节,记者来到温岭市松门先锋船舶修造厂,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高耸的大型龙门吊,耳畔则传来钢铁制品碰撞时产生的轰隆轰隆声。不远处,一艘艘保养好的渔船被牵引下水。
“由于我们服务到位、技术较好,再加上近来航运形势有所好转,厂里接到的修船订单已排到年底。”厂长陈茂荣说。
先锋船舶修造厂成立于1992年,虽然现在以修船为主,但本世纪初时,它曾建造了台州历史上首艘万吨轮。这艘“平安达18”号近海散货船的成功建造,不仅实现了台州造大船的梦想,更为今后我市船舶工业跨越发展奠定基础。
不甘落后,民企首吃“螃蟹”
台州造船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。彼时,以造木质船、水泥船等为主,载重吨位大多数在几百吨,上千吨位的船舶较少见。得益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,1993年前后,台州造船业迎来发展的春天。
“但好景不长,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,此后几年造船业始终在低谷徘徊,直到2000年后才有所好转。”市港航局原全国优秀验船师、现退休职工张志刚回忆。
台州造船业行情最好时,他同时要检验30多艘新建船,几乎一年到头在船厂、码头跑,有时连休息天也没有——周六周日经常加班。张志刚的工作,就是对新建船舶全程监管、对营运船舶进行定期检验、对船舶图纸进行审核以及对船用产品进行检验。
有一天,张志刚在温岭市松门先锋船舶修造厂验船时,厂里的职工反映:他们的一个船东想要造万吨轮。
“万吨轮!你们具备建造条件吗?它可不像小船,能随便建造出来。”当场,张志刚心里嘀咕了一下。
不过,后来的几次验船过程中,这个消息慢慢得到证实:由李仙增牵头筹资2600多万元,委托先锋船厂建造。
李仙增,温岭市滨海镇人(现已过世),是一名船长。当年,36岁的他血气方刚,且有点资本积累,总想造一艘台州最大吨位的船。
“从我后来与李仙增的交谈中得知,他当时还有一个想法,就是先把船造好再卖出去;若卖不出,便挂靠在航运公司自己经营。”张志刚说。
李仙增对航运市场非常熟悉,他断定自己的这个决定是明智的,具有前瞻性。对此,港航等管理部门也大力支持,并表态:如果一定要造的话,那先请造船厂加强管理、落实技术、检验人员优化施工方案。
自主创新,攻破一批技术难题
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。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,先锋船厂进行了一系列整改,以达到建造万吨轮要求。由于不具备万吨轮设计能力,当年底,先锋船厂委托杭州一家船舶设计公司进行图纸技术设计。
“优良的图纸设计是造好船的第一步骤,我们丝毫不敢疏忽,觉得自己不行,就借力设计。”陈茂荣说。
技术设计图纸通过相关部门审批并作备案后,全厂职工立马投入到该船建造中,但也碰到不少麻烦。
面对一只只“拦路虎”,公司专门成立攻关小组,对难点进行调查、论证分析确定对策。
船舶舭列板是连接底部外板和舷侧外板的一块重要外板,由于船舶舭部转角是圆弧形状,因此舭列板需要弯曲加工后再与其它外板焊接。因以往建造的小型船舶舭列板较薄,施工队通常通过舭列板一端定位焊接在船体上后,使用手动葫芦吊硬拉成型后直接焊接骨架;再加上钢板具有较大弹性,机械硬拉成型的钢板在焊接之后仍然存在较大内部应力,这种应力可能会对焊缝的焊接质量产生较大影响,从而影响船舶的整体强度。怎么办?
“经过认真研究后,我们提出了舭列板预先冷加工弯板成型后,再安装上船进行焊接的方法,从而避免造成内部应力。”陈茂荣表示。当时船厂里没有专门弯板的机器,钢板还是运到专门的加工厂进行加工。
当年建造万吨轮时,工人们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,那就是“坚决不让小问题过夜”,即使再棘手的困难,也一定要在三天内解决。其间,工人们大胆创新,有效攻破了一批技术难题。
“我们的目标是在保证质量的同时,计划一年内完工。”陈茂荣说,基于台州良好的制造业基础,这艘船上用的设备大部分来自当地。譬如,锚机、舵机由温岭某企业建造;泵浦由黄岩八一厂提供。
台州制造,赢得各方认同
2004年12月1日,对于台州造船业来说,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。这一天,温岭松门港彩旗飘飘,锣鼓喧天,一艘总长134.42米、型宽19米、型深9米、吃水6.75米、参考载货量10383吨的散货船在此下水。
迎接它的是那个年代最高的礼遇——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场祝贺,江苏、舟山等省内外的船舶企业前来观摩。张志刚说,那天松门港人山人海,各方(包括买方)对此船赞不绝口。不过,此前的几个夜晚,大家还在为“下水”这件事犯愁。
“万吨轮在松门港下水还是头一回。能否顺利下水,至关重要。弄不好,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费。”市港航局船舶检验处原副处长王兴更说。
松门港比较窄,“平安达18”货轮下水时,下水滑行距离与江面宽度不匹配。换句话说,下水后,船舶可能撞到对岸,造成码头设施损坏和船舶自身损失。为解决此难题,港航、海事等部门专家进行了三天三夜的讨论,最终给出方案:先用四根主缆绳将船舶与岸上的地桩固定连接,再用左右七根辅助缆绳连接船舶和船台。即在船舶下水滑行过程中,通过辅助缆绳的断裂来缓冲(降低)船舶下水滑行速度,减小船舶冲程。
“这个方法成功运用后,引起了业界注意。此后,台州造的万吨轮下水时,多数效仿该办法。”王兴更说。
“平安达18”的诞生,实现了台州船舶建造能力从千吨级向万吨级跨越,预示着台州造船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。如今,台州建造的最大船舶达73000吨(散货船),10000吨级货船保有量达146艘。前些年,台州造船业最辉煌时,建造检验完工艘数和总吨分别占全省的61.97%和74.01%(地方船检统计)。
看台州新闻,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
凡注有"浙江在线台州频道"或电头为"浙江在线台州频道"的稿件,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浙江在线台州频道",并保留"浙江在线台州频道"的电头。投稿邮箱:[email protected]